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设备 > 正文

320排CT:医学影像学上的又一次飞跃

320排CT:医学影像学上的又一次飞跃

2014-07-22 不详

好消息

  想象一下,0.35秒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眨一下眼,打个喷嚏?再想象一下,一次心跳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仅用0.35秒,就能给你的心脏、冠状动脉或者头颅做个完整检查,是否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日前,徐州市中心医院启用的320 排CT将它变为现实,它扩大了CT的应用范围,可以减少病人多重检查带来的繁杂,减少由于检查带来的射线辐射,节省医疗检查费用。

  据徐州市中心医院影像科郝敬明主任介绍,320 排CT探测器实现一圈扫描160mm覆盖范围,最少扫描一圈就能将整个器官在瞬间内成像;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监测,可显示整个器官的活动和血流情况,生成人体立体动态影像,能发现直径小于1mm的病变,而射线量小于64排CT扫描辐射剂量的四分之一。

320排CT较普通CT的优势

  320排CT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的使用,将进一步拓展更新更前沿的临床诊疗科研方向,也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实惠:诊断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低辐射、低造影剂量,一次就能完成相关的解剖和功能检查,减少多重检查的繁杂,从而节省医疗检查费用,为疑难病症的及时诊疗赢得了机会,带给患者更多生的希望。它与普通CT相比,在临床上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形象地用 “3个一,2个低、0时相差异”来进行简要的归纳,具体为:

3个“一”

一次心跳心脏冻结

一圈扫描器官成像

“一站式”检查完成多重任务

1.一次心跳心脏冻结

  采用160mm大面积量子探测器的320排CT不需要移动病人床,机架只需要旋转一圈,即可同时相获取从心底到心尖完整的全心范围扫描数据,将心脏(甚至包括大血管)完全冻结,由于不需要螺旋扫描,根除了螺旋伪影的干扰,冠脉清晰呈现,而且全心器官时间分辨率只需0.35秒,而用传统多层螺旋CT、64排(或双源)CT做检查全心扫描需要5-10秒钟。另外由于320排CT扫描心脏剂量极低,扫描速度快,不易受呼吸运动影响,在儿童心脏检查上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在普通多层CT,心脏的跳动、床的移动、螺旋扫描的拼接、造影剂的充盈都是影响心脏影像成像质量的直接因素,而320排CT由于只需一圈不动床扫描即可完整覆盖全心,无需螺旋扫描和重叠重建,超快速冻结心脏的任意活动瞬间,完全规避了以往CT无法解决的长时间螺旋扫描带来的多次心跳造成的螺旋错层伪影,增强时相不一致以及心律异常造成的成像困难或失败无法补救等各类问题,首次真正做到了检查心脏不受心率限制和心律影响。

2.一圈扫描器官成像 

  320排CT不仅仅限于心脏,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实现一圈扫描重建。

  320排CT应用动态容积扫描模式,低剂量间断采集模式,可实现全脑灌注,直接获得全脑灌注信息,轻松展现全脑血流量图、血流速度图等灌注信息,最快速度发现脑梗塞和缺血半暗带,精确定位肿瘤侵犯范围和手术区域,为神经内、外科提供完整信息资料。非脑诸脏器亦然。

3.“一站式”检查完成多重任务

  以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需要做大量检查,检查所带来的痛苦也非常大,而且所需时间长,很可能就延误甚至错失了给患者实施救治方案的最佳时间,320排CT可以通过一次检查获得多项检查结果,实现“一站式”检查。例如:

  一次心脏检查不仅可以获得冠脉钙化积分、冠脉CT造影等常规形态学信息,多次前瞻性门控触发动态全容积扫描,覆盖数次心跳,结合延迟扫描,即可做心肌活性检查和心肌灌注评价,闯入前所未有的空白领域应用和研究,更能提供包括射血量、射血分数、心室运动、心房运动等全套结果。一站式解决方案,不仅大幅度降低临床所需心脏病患者病变信息检查所需的时间,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检查的总费用。

  在颅脑同样提供一站式检查解决方案。320排CT一次检查即可获得包括平扫、增强、延迟;动脉图、静脉图、各种灌注图在内的全套脑血流循环临床资料,而所有剂量仅仅相当于现在的64排头颅检查!

  320排CT尤其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争取了时间,因为危重病人的病情容易受到症状的掩盖,而320排CT可以全脏器同时扫描,实现一次性、大范围检查,减少漏诊和误诊。

2个“低”

低辐射和低造影剂用量

低整体检查费用

1.低辐射和低造影剂用量

  CT的出现虽然给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因为它能使人体内的器官以立体的、高分辨率的形式显示出来,更真实、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帮助医生分辨病因、病情。但另一方面,X射线对人体组织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产生的辐射损伤也随之增大。320排CT因为拥有160mm宽的探测器,任何脏器(除了成年人肺部)均可以用非螺旋轴扫模式低KV、低MA一圈完全覆盖,避免了螺旋扫描的大量X线重叠和累计,器官成像只需1秒左右,全器官扫描时总曝光时间大大降低,也就大大降低了总体曝光剂量。

  以神经系统一站式检查为例,采用320排CT只需用50cc的造影剂,约0.5秒的时间,能有效减低高达80%的辐射剂量和高达58%的造影剂用量。

2.低整体检查费用

  如脑中风,320排CT,就能把排查脑出血、脑血管造影、脑功能分析等项目融合到一次检查中完成,避免病人多次检查的痛苦。

  心脏系统疾病患者,过去往往得做心电图、胸片、CT、血管造影等多种检查,现在只要1分钟之内就能完成一次心脏检查,可获得冠脉钙化积分、冠脉造影、斑块分析、心脏血流量和心壁运动情况等资料,比以往各种检查加起来还准确全面,检查费更便宜。

  再如以急性胸疼患者为例,病人出现胸部疼痛,通常需要接受多项检查来找出问题,包括心电图、血钙检查、CT增强扫描、同位素检查和DSA检查等,这些检查往往需要数天才能完成。而这台CT仅需20分钟就能完成全面诊断,为患者缩短了检查时间,节约了检查费用,也为疑难病症的及时诊疗发挥了保障作用。

  0时相差异

  320排CT由于超宽的覆盖范围,全脏器同时相扫描并可获得全器官的增强过程,且容积图像各个位置的数据均处于相同时相,所得到的图像完全忠实于真实数据,实时观察,无须等待。这也是影像医疗工作者对“时间就是生命”的绿色奉献!

  320排CT预约、咨询电话:

  0516-83956230

320排CT临床适用范围

一、心血管系统

1.冠脉CTA检查

  优势:几乎没有条件限制,高心率、心律不齐均可进行;辐射低;无错层伪影。

  适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搭桥术后复查、支架术后复查、溶栓术后复查。可观察并评价:冠脉畸形、狭窄、闭塞、斑块、肌桥,支架狭窄、支架闭塞、支架扭转变形、支架内斑块、桥血管闭塞、狭窄等。

2.冠脉钙化积分检查

  优势:快速、不受心率限制;辐射低。

  适用于:冠心病高危人群体检、冠心病筛查;可观察并评价冠脉钙化程度和预后。

3.心功能检查

  优势:几乎没有条件限制,高心率、心律不齐均可进行;辐射低。

  适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室壁瘤、附壁血栓、异常室壁运动、心肌病、风心病、人工瓣膜术后评价等;可观察并评价:1)腔室观察:室壁瘤、附壁血栓、乳头肌断裂;2)心功能指标: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3)瓣膜运动状态、瓣膜粘连增厚狭窄、瓣膜运动受限等;4)室壁反常运动、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4.心肌灌注检查

  优势:可记录整个心肌随时间变化的血流灌注过程,辐射低。

  适用于:心肌缺血、心梗后。可观察并评价:心肌缺血、心梗后存活的心肌细胞。

5.大血管及分枝,各脏器血管及分枝

  优势:辐射低,可连续记录血液在脉管系统的循环过程。

  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可观察并评价:大动脉转位、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扩张和其他大血管畸形。

6.急性胸痛三合一检查

  优势:快速、辐射低、受心率影响较小;造影剂用量少。

  适用于:急性胸痛原因排查。可观察并评价:鉴别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冠心病。

二、神经系统

  优势:检查范围可包括全脑甚至小脑,不遗漏任何部位,快速进行功能性评价。全脑平扫、全脑CTA和全脑灌注能在一次检查中完成,快速、安全、减少搬动病人。能动态连续观察全脑血液循环过程,并可观察纯动脉期、纯静脉期图像。

  适用于:除了常规CT的解剖成像及病变显示之外,同时还可一次性完成脑血管疾病、AVM、脑肿瘤等。可观察并评价全脑血流灌注量、全脑血容量、脑缺血、脑梗塞、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颅内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等。对于急性脑中风、高血压脑病、癫痫、头痛等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三、运动系统

  优势:动态观察骨骼、肌腱、肌肉在运动中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骨关节拍摄“动态写真”,真实、形象的评价关节运动功能。

  适用于:关节外伤、关节整形术后、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可观察并评价:关节畸形、异常运动、肌腱滑脱、关节硬化、髌骨软化、韧带运动异常等。

四、呼吸系统

  优势:可观察气管、肺纹理、肺泡、肺内结节在整个呼吸运动过程中的表现。

  适用于:呼吸困难(吸气性和呼气性)、肺内结节、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可观察并评价:呼吸功能异常、气管软化症、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结节随呼吸运动的位置变化。

五、各脏器和组织

1.全器官灌注检查

  优势:大面积探测器可覆盖全肝、全肾、全胰腺等进行全器官功能检查。

  适用于:1)肝硬化、肝内肿瘤、肝癌术后复查、肝移植前后评价。2)肾脏肿瘤、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术前术后评价。3)胰腺肿瘤。可观察并评价:肝脏、肾脏、胰腺血流灌注动态过程。

2.空腔脏器检查

  优势:可动态观察肠管的运动,评价其运动功能。

  适用于:胃食管返流、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道肿瘤;可观察并评价:肠套叠、贲门括约肌收缩障碍、肠粘连、肠腔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