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设备 > 正文

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内首家引进的PET/CT

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内首家引进的PET/CT

2014-07-22 不详

更新时间:2020-12-29


核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科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5年成立同位素室并开展同位素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系国内较早成立的核医学科之一。

  1996年购置SPECT设备,成立ECT中心,年检查人次超万例。2005年购置PET/CT设备,国内较早开展正电子显像的医学中心,已于2019年完成PET/CT设备更新,年检查人次超2000例。2004年开设专业核素治疗病房,开放床位18张。2009年购置骨密度仪成立骨质疏松诊疗中心,是江苏省内学科建制完备,临床工作开展全面的核医学科之一:核医学科包括PET/CT中心、SPECT中心、核素治疗中心、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同位素实验室5个亚专科学组。核医学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实验室120万例次/年检测量,PET/CT检查2000例次/年,SPECT检查超万例次/年,骨密度检查5760例次/年。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技术展示(一)

  PET-CT全称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是一种无创性的分子显像技术。它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完美结合,起到1+1>2的神奇效果,准确提供疾病的“全息图”:

  “定位”:发现病变和明确病变部位

  “定性”:明确显示形态和功能变化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性质

  “定量”:量化疾病或病变在形态学上及功能上的改变 

  “定期”:确定疾病的发展阶段 

  被誉为“生命的雷达、科学的奇迹”。

  徐州中心医院PET-CT中心

  2005年斥巨资购进国内第一台PHILIPS公司 GEMINI GXL 16型PET-CT,是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首家拥有国家卫生部配置许可证的PET-CT中心。

  该机扫描速度快、完成检查只需10分钟;图像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小于4毫米的病灶,属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

  该中心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返聘从事CT工作50余年的老专家一名,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博士一名,并与美国Washington DC VA Medical Center、上海、北京等国内著名医院的PET-CT中心建立了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受检者就地检查,可享受一流的技术服务。

  中心将以雄厚的技术力量为基础,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高科技、高投入为起点,以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PET-CT工作原理

  将正电子发射放射性核素(探照灯)及其标记化合物(定位导弹)注入人体,标记化合物能精确无误地寻找病灶,放射性核素能灵敏地显示病灶。从分子水平反映疾病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灵敏而准确地反映肿瘤的异常灌注和代谢、蛋白质合成、DNA复制和细胞增殖状况,以此为基础,诊断疾病,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还能够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快慢、恶性程度高低等,是诊断肿瘤和评价抗肿瘤效果的有利工具。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PET示踪剂,恶性肿瘤生长快、糖酵解活跃、18F-FDG摄取和滞留高于正常组织数十倍,显像呈阳性。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核苷代谢类示踪剂,能反映肿瘤细胞增殖、DNA合成,可以特异性地诊断肿瘤。

 PET-CT较其它常规显像的优势

 灵敏:传统影像学(CT、MRI和B超)依靠形态特征、密度变化来判断疾病性质,而PET是一种功能分子显像,从分子水平、代谢角度判断疾病特征,只要生理代谢出现异常,便可清晰显示,因而较其他方法更灵敏,可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准确:PET/CT不仅空间分辨率高(可达4mm),又能反映病灶葡萄糖、氨基酸、核酸甚至基因的异常,因此发现和诊断疾病的准确性明显优于CT、MR。

  全面: 一次检查便可对全身所有脏器、组织一览无余,让任何病灶无处遁形。

  深入:PET/CT是目前唯一可以从生理角度、分子水平定量评价体内生化改变,精确、定量地反映病变的生物学特性的显像技术,能定量分析肿瘤的生长快慢、恶性程度高低、疗效判断、监测复发、评估预后。

  安全:所注射药物微量、衰变快、从体内清除快,所受辐射量仅为 X 光的 1/10,对人体几乎无害。

 PET-CT检查适用范围

 1 、高端健康体检

  PET-CT灵敏、全面、准确,不仅能早期发现微小肿瘤,还能对人体主要器官功能做大致评价,因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被视为健康体检的最佳手段。

  研究表明,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在正常人群中发现2.5%左右的早期癌症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延长生存率。

  2 、肿瘤

  诊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准确性高于CT、B超及MRI。

  分期:显示全身所有器官,尤其是其他检查的“盲区”,指导治疗。

  分级:通过肿瘤代谢强弱,判断恶性程度高低,评估生存期。

  评价疗效:手术后肿瘤残留、复发与疤痕的鉴别、放疗和化疗前后肿瘤病灶的变化、介入或粒子植入后肿瘤周边组织是否存活等。

  指导穿刺活检:选择生长最活跃的部位,获得正确的组织学诊断。

 3 、心血管疾病

  PET-CT可准确地对心肌缺血情况和心肌活力进行评估,被公认为心肌活力评价的金指标,CT与PET的功能代谢显像相结合,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心脏结构、功能、代谢的同步显示和评价的目的,.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及心脏手术疗效评估。临床具体应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和心肌血供评估;鉴别心肌梗塞区活性与无活性心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心肌灌注、代谢和功能恢复的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及心肌病的心肌损伤状况评价。

  4 、神经系统疾病

  PET/CT是迄今为止,唯一能显示脑代谢的设备,可以完成对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早老性痴呆诊断、精神及心理疾病的评估、脑外伤后脑代谢状况评估、其他脑代谢功能障碍判断等,必将为揭示人类大脑功能提供有力的工具。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技术展示(二)

放射性131碘治疗甲状腺疾病

  甲亢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甲亢病人会出现一些自觉症状,如心慌、心跳加快、怕热、多汗、食欲亢进、大便增多、月经失调、心烦、急躁易怒、乏力、消瘦等,有的病人还可以发现自己颈部增粗、眼球突出。患了甲亢的病人不必惊慌,在医学科学发展的今天,这种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利用放射性131碘治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有效方法。

  徐州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是国内较早开展131碘内照射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单位之一,与甲状腺外科、普外科、肿瘤外科紧密协作,设有规范的核素治疗病房,科室采用这一先进的内照射治疗手段已有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迄今累计治疗病例数2000余例,其诊治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


  专家解读: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 鹿存芝

  治疗甲亢安全有效的方法:放射性131碘

 1 、为什么说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方法?

  131碘之所以能治疗甲亢,是因为131碘进入人体后大部分蓄积在甲状腺内,其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β射线。该射线在甲状腺内射程仅2毫米,它释放的能量可以破坏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使肿大的甲状腺缩小,如同做过一次手术。所以,131碘治疗甲亢被喻为“不流血的手术”。

  通过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查、结合甲状腺大小和甲亢的不同程度让患者服用一定量的131碘,使之破坏一部分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而又保留一部分正常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一般来说,通过131碘治疗,80%以上患者甲亢症状和体征得以迅速控制和治愈。

  所以,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是一种安全、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2、哪些甲亢患者适合放射性131碘治疗?

  目前普遍认为成年男女患者均适合。现在有争论的是育龄妇女和儿童的治疗问题。在使用131碘治疗甲亢的初期,有人担心131碘有致癌及白血病、胎儿先天性异常的危险。经过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这些担心已被消除,国内外100多万病人资料统计,没有发现经过131碘治疗后白血病和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胎儿畸形也不超过自然发生率,对生育力和后代发育无影响。目前专家一致公认的是对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甲亢患者不宜131碘治疗,因为这可以引起胎儿或婴儿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外,131碘对所有年龄的病人(包括育龄期妇女和儿童)都是安全的治疗方法。

3、如何进行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其疗效如何?

  用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一般在核医学科进行,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后病情可控制,一次用药可达到治愈。少数病人需要进行第二次治疗。服用131碘后需3周以上才开始出现疗效,3个月内症状逐渐改善,甲状腺瘤缩小,部分病人突眼也可以减轻。6个月—2年症状全部消除。需要进行第二次治疗者要在半年以后进行,最好相隔8—10个月。有些甲亢病人伴有眼球突出,其原因较复杂,可能与体内某些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也有人发现病人血清中存在一种与突眼发生有关的物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使眼球后组织增多及堆积、肌肉纤维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等使眼球外突。131碘治疗后仅少数病例可能会使突眼加重,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

4 、用131碘治疗甲亢有不良反应吗?

  甲亢病人服用131碘后一般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仅少数病人在服药后2周内出现早期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另有少数病人有皮疹和瘙痒,一般较轻,可自行消失;有些病人可出现一过性甲亢症状加重,一般为暂时性的,极个别严重者要住院观察。晚期并发症主要是甲状腺功能减低,为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理效应不足所致。131碘治疗后引起的一过性甲低,症状较轻,经6~9个月可自行消失。另一种是永久性甲低,国内报道第一年内发生率为2%~5%,随时间延长,其发生率逐年递增2%~3%。

  甲低不可怕,只要补充适量的甲状腺素,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大量的循证医学结果表明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具有适应范围广,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服药次数少,一次治愈率高的优点,是安全、有效治疗甲亢的方法。

  徐州市中心医院131碘治疗中心地址:核医学科(科研楼后、内科病房楼旁)

  咨询电话:83956303    13912045900
 
 

131碘内照射治疗
——让甲状腺肿瘤“饮弹自尽”
 

 
  近30年来,国内外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显著增加,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可喜的是,其死亡率并未增加,依旧很低,因为甲状腺癌一般恶性程度较低,131碘内照射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的首选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预后良好,且无创伤性,不良反应轻微,只要按照“外科手术切除+131碘内照射治疗+甲状腺激素治疗”的三步综合疗法进行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绝大多数甲状腺癌都能获得痊愈。


 临床上怎样通过射线治疗甲状腺肿瘤?

 鹿存芝:核医学为人类治疗某些恶性肿瘤从上个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而在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甲状腺肿瘤方面,病人通过口服放射性碘-131药水治疗方案的治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一治疗手段每个疗程只需要6天,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更加经济也更加便捷,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它是通过什么机制治疗甲状腺肿瘤的?

  鹿存芝:甲状腺癌是人类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一般都保留了正常甲状腺细胞能够摄取和利用碘离子的特性,因此这类癌细胞也能摄取和聚集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碘-131能释放出放射性粒子,这些射线具有强烈的杀伤癌细胞的作用。甲状腺癌细胞在摄取和聚集放射性碘131以后如同“自饮毒药”,很快就会被射线杀灭。

 哪些病人适用于碘131治疗甲状腺肿瘤?

  鹿存芝:临床上有两种情况必须采取碘-131治疗:一是甲状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出现癌病灶复发;另一种是手术中发现或者经过其他诊断已经确定有甲状腺癌转移(包括颈部淋巴转移和其他部位的转移)。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或病症较轻、转移灶数量较小、病灶较小者)经过治疗后都获得了治愈,而且一些年轻女性患者在治愈后还能正常结婚生育。只有很少的病例不适合治疗或者治疗无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的碘-131通过口服药水的形式给药会对病人造成辐射吗?

  鹿存芝:由于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与甲状腺细胞以及甲状腺癌细胞有不同的碘代谢特性,除甲状腺组织细胞(包括癌细胞)、消化道脏器及尿路排泄器官外,其他正常的组织细胞很少摄取和聚集碘-131,因此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受到的辐射危害相对较小。

  在大剂量放射性碘-131治疗的早期,病人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辐射副反应(如上腹部不适、恶心、乏力、头颈部肿胀等),但多数副反应都不严重,患者一般都能忍受或者经过针对性处理后能得到缓解。

 推荐专家

   

  鹿存芝 核医学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心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诊断与质控学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江苏省核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江苏社区老年骨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核医学分会影像诊断学组副组长;江苏省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委;徐州市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骨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长:骨质疏松症诊疗、甲状腺疾病诊疗、核心脏病诊疗。获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徐州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主持徐州市科技局课题2项,卫生局课题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中华及核心期刊论文20篇。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技术展示(三)
无创检查让冠心病现形——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随着我国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患者迅速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据专家估计,在我国,冠心病的误诊、漏诊率高达50%,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许多非冠心病患者因“胸痛”或静息心电图ST-T改变,长期被误诊为冠心病;另一方面,许多冠心病患者被漏诊,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临床实践与经验已证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心病的诊断、冠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评估、存活心肌的估测、冠心病人疗效与预后的估价,的确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冠心病定义中最为实质的内容是心肌缺血。由此可知单纯的冠状动脉狭窄只是冠状动脉病变,而并非冠心病。只有MPI才能为冠心病诊断提供直接证据。

  MPI可以早期诊断心肌缺血,尤其是对以弥漫性和微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为特征的女性患者、糖尿病患者更加具有诊断优势。MPI诊断的结果对于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MPI已成为冠心病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检查方法之一,随着MPI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临床意义不仅在于明确心肌缺血部位和范围,更重要的是提供冠心病危险分层、预后和疗效评估。对于疑诊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发挥“看门人”的作用,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治疗决策,相信将有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

  探查心肌缺血

  MPI用于诊断心肌缺血,准确性可达到90%。其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解剖改变,但能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后所造成的后果---心肌缺血。因此,它能反映心肌血流的病理生理变化。根据显像剂在心肌内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缺血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以及由于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左心室功能变化。MPI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非常敏感,甚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无法显示的微小冠脉血管病变所导致的心肌缺血。

 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危险性分层及预后

  心肌灌注显像更重要的是对冠心病和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根据心肌灌注影像可将患者按心脏性死亡的危险度分为低、中、高危组,重要的预测指标包括:(1)可逆性缺损的范围、程度;(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运动负荷后左心室增大,肺摄取显像剂增加。如果MPI正常,即使冠状动脉造影存在一定程度的狭窄,其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也与正常人相似,小于1%。

  评估疗效

  MPI是一种最简便易行的评估疗效的可靠方法。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无论冠心病患者采取哪一种治疗方法(药物、支架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后心肌缺血部位的血流和功能有改善,说明疗效好;心肌血流和功能无变化甚至恶化,证明该治疗无效。如果心肌内发现新的缺血部位,说明其他冠状动脉又发生了新病变。因此,对于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尽可能做一次MPI,以便治疗后随诊疗效。

  为血管重建提供依据

  心肌灌注显像还可用于筛选药物治疗或血管重建术的最适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可逆性灌注缺损可提供心肌缺血及其部位、范围和程度,冠脉狭窄伴心肌显像的可逆性灌注缺损是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适应证。MPI还可以评价心肌梗死部位有无明显的存活心肌,这也是血管重建(支架或冠状动脉搭桥)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存活心肌采用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要比药物治疗明显降低,而如果没有存活心肌即使建立了血管重建也没有意义。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技术展示(四)
测量骨密度的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仪”

  在医学界,骨质疏松症有一个美丽的外号:“寂静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在人体内发展壮大,是一个静悄悄的流行病。其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它可以没有疼痛或其他症状,直到发生了脊柱、髋部或腕部的骨折才被察觉。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问题。在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约6000-8000万人之多,早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能给患者带来福音。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引进XR-600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设计最完善、使用最方便、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骨密度测量技术。该款设备具有极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其高度人性化的软件功能能满足临床和科研多方面的需求。

  临床适应症

  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和骨折危险度预测

  对内分泌及代谢性骨病的骨量测量,从而制定安全、最佳的治疗方案,防止骨折发生

  病情随访及疗效评价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放免中心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核医学临床实验室,设备先进而齐全,现有全自动化学发光仪6台。雅培、贝克曼、罗氏电化学发光仪及西门子等,均为国际知名品牌的设备。

  开展的骨代谢标志物能反映全身性的骨代谢变化,作为监测和随访的指标,在3~6个月即能反映疗效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联合BMD检测作为重要的诊断工具。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骨质疏松门诊及骨密度检查室咨询电话:0516—83956399

  地址:中心医院科研楼一楼
 


深层阅读:2011年5月1日

PET—CT:让你成为透明人

记者走进徐州市中心医院PET—CT中心,全面解读神奇的“生命雷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核医学在诊治疾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PET—CT,无疑是一个杰出代表。
  应用这一核医学技术的新设备,经过多维立体的影像显示病人犹如一个透明人,各种病灶让医生一目了然。
  4月是肿瘤防治宣传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记者走进市中心医院PET—CT中心,全面解读神奇的“生命雷达”。

零距离体验—高科技追踪人体记

  体验一: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肿瘤细胞

  体验者:陈先生,40岁,银行业。
  陈先生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厌食, 并伴后背疼痛,腹部CT检查后也未发现异常。于是他到市中心医院做了一次PET—CT检查,发现胰腺高代谢灶,PET—CT检查提示胰腺癌,但尚属早期。
  医生解读:由于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相应体症或症状时才被发现,而这时大部分肿瘤失去了根治的机会。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关键。B超、CT等是通过密度、形态的变化来判断病灶,而PET—CT则是通过代谢灶来判断肿瘤,可以做到更“早”。

  体验二: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体验者:张先生,45岁,公务员。
  张先生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肝里有一枚囊肿,但在做了PET—CT的检查后发现他的肝内有3枚囊肿。另外,在他的左侧上颌骨处还发现了一个1.9cm大小的肿瘤,肿瘤局部骨质有破坏,考虑是良性肿瘤。
  医生解读: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不仅关系到治疗方案的拟定,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PET—CT的检查不仅能提供病变的功能代谢信息,还能提供解剖信息,分析疾病的良恶性就更全面、更准确。

  体验三:发现肿瘤后该不该做手术

  体验者:刘先生,67岁,退休。
  刘先生因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到市区一家院检查,CT检查显示肺部占位,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做PET—CT全身检查,发现脑部、全身骨骼等多处转移,已失去手术意义。
  医生解读:恶性肿瘤容易通过血液和淋巴向周围转移,常规检查方法多是局部检查,容易漏诊。PET—CT是一次扫描可看全身情况,对肿瘤转移灶非常敏感。如果病人只做某个部分的CT检查,就不能及早发现已经转移的其它部位的肿瘤。盲目地进行手术治疗很有可能会劳民伤财,降低自身抵抗力,到最后得不偿失。

  体验四:判断肿瘤术后是否复发

  体验者:林先生,64岁,退休。
  林先生胃癌术后1年,复查时发现肿瘤因子CA199升高,查遍B超、CT、磁共振等,均未发现病灶。PET—CT检查显示,腹膜、肠系膜、胸膜广泛转移,而且手术吻合处代谢高,提示肿瘤复发。
  医生解读:鉴别复发病灶也是PET—CT的拿手项目。手术后,正常的生理结构发生改变,病灶切除部位会形成瘢痕。常规检查方法如CT、磁共振等难以鉴别是肿瘤复发还是手术瘢痕,而通过PET—CT可以看出组织的代谢功能变化,肿瘤术后的瘢痕和复发的肿瘤在代谢上有明显不同。

  体验五:健康人群防癌体检的最好办法

  体验者:赵女士,53岁,教师。
  赵女士的母亲3年前因乳腺癌去世,听说这个病可能会遗传,赵女士一直心有余悸。今年3月份,赵女士到市中心医院预约了PET—CT全身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赵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医生解读:常规体检很难发现癌症患者的最初症状,等症状明显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PET—CT可及早发现癌前疾病和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的治愈率。若有肿瘤家族史,最好定期做防癌体检,以及早发现肿瘤。

记者探秘:

更易发现并精确定位病灶

  要了解PET—CT,必须要先了解何为PET?何为CT?
  谭业颖,市中心医院PET—CT中心主任,PET—CT的“掌舵人”。
  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一种进行功能代谢显像的分子影像学设备。PET检查采用正电子核素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从而对疾病正确诊断。
  CT是计算机体层扫描,CT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选定的断层层面进行照射,通过测定透过的X线量,获得断层图像的一种成像装置。它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的断层影像,准确描述病变(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解剖学特征。
  所谓PET—CT,是将PET和CT两个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谭主任说,PET—CT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但它绝不是二者功能的简单叠加,由于PET与CT优势互补,1+1>2。PET可以显示病灶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发现病灶;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显示病灶结构变化。
  “PET—CT除了具备PET和CT各自的功能外,其独有的融合图像,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谭主任说,PET—CT是目前完美、尖端的医学影像设备,被誉为“生命的雷达、科学的奇迹”。

 

辐射量仅为 X 光的 1/10

  就在记者采访时,几位慕名而来的市民向谭主任打听起PET—CT。“都说好,到底PET—CT好在哪里?”62岁的原某银行负责人刘先生问。
  谭主任接上话茬,现场指着仪器当起了讲解员。
  “首先是灵敏。”谭主任说,传统影像学,如CT、MRI和B超等,依靠形态特征、密度变化来判断疾病性质,而PET是一种功能分子显像,从分子水平、代谢角度判断疾病特征,只要生理代谢出现异常,便可清晰显示,因而较其他方法更灵敏,可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能发现,还要准确。”谭主任接着说,PET—CT不仅空间分辨率高,又能反映病灶葡萄糖、氨基酸、核酸甚至基因的异常。而PET与CT的强强联合,在融合图像上既包含人体生理功能代谢信息又包含人体解剖信息,因而对某些病灶的显示和检出率明显优于CT、MR。
  而且,更主要的是一次检查能同时获得主要脏器、组织的PET及CT的三维断层图像,以及以精细的CT解剖图像为背景,衬映内涵丰富的PET功能影像的融合图像,它便于病灶的准确定性和精确定位,便于一目了然了解全身的整体状况,让病灶无处遁形。
  谭主任继续介绍说,PET—CT是目前唯一可以从生理角度、分子水平定量评价体内生化改变,精确、定量地反映病变的生物学特性的显像技术,能定量分析肿瘤的生长快慢、恶性程度高低、疗效判断、监测复发、评估预后。
  “更重要的是安全。”谭主任笑笑介绍,所注射药物微量、衰变快、从体内清除快,所受核素的辐射量仅为 X 光的 1/10,对人体几乎无害。

擅长肿瘤的早期发现

  “PET—CT的优势明显,主要适用哪些检查范围?”市民有了疑问。
  谭主任说,像常规的健康体检包括体格检查、胸片、B超及一些血液检查等,这些检查能够对人体的健康情况做出大概的判断,但对于早期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前期无法准确识别,可能会导致受检者身体实际有疾病而普通体检结果却正常的矛盾现象。
  而这一矛盾,PET—CT可以帮你解决。
  “PET—CT检查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高端医学影像技术。”谭主任说,尤其能够发现恶性肿瘤微小病灶,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同时,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早期诊断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谭主任给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在欧美发达国家,PET—CT已被视为健康体检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在正常人群中发现2.5%左右的早期癌症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延长生存率。
  说到肿瘤患者,谭主任的语气加重了一些。“目前,肿瘤患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如能早期发现并合理治疗,生命能延长较长时间。”
  PET—CT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准确性高于CT、B超及MRI,同时显示全身所有器官,尤其是其他检查的“盲区”。通过肿瘤代谢强弱,判断恶性程度高低,可以评估生存期。
  “不仅是肿瘤,还有心血管疾病。”谭主任说,PET—CT可准确地对心肌缺血情况和心肌活力进行评估,被公认为心肌活力评价的金指标,CT与PET的功能代谢显像相结合,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心脏结构、功能、代谢的同步显示和评价的目的,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及心脏手术疗效评估。                                                   

原载4月29日《彭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