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故事 > 病人感谢信 > 正文

细心、爱心、耐心----她为患者架起康复的桥梁

细心、爱心、耐心----她为患者架起康复的桥梁

2016-04-01 
2015年底的一天,来自安徽地区的李女士带着28岁的儿子找到了孙洁主任。之前小伙儿因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病情危重接受外科手术,但是术后小伙儿一直还是处于昏迷状态,苏醒后康复情况很差,四肢僵硬且不能张嘴。前前后后五个多月母亲带着儿子奔波于多家医院,但都是就医无果。一筹莫展的母亲在经过多方打听后,听说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有位孙洁副主任,在治疗昏迷促醒等高级脑功能康复方面有着高超的医技,顿时又燃起了希望。
    当孙洁见到这母子俩时,瘦弱的李女士正抱着一动不能动的儿子,一双渴望救助的眼睛,让人心生怜悯。检查后发现小伙儿的嘴巴不能动,无任何发音能力,一直鼻饲饮食,四肢也不能动弹。这种情况在康复医学上已经过了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期。但是,当看着他母亲祈求的目光,秉着对病人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孙洁带着她的团队认真制定治疗方案,安慰李女士一起努力有信心让患者好起来。
    孙洁介绍说,小伙儿因为脑出血、脑损伤,造成了运动性构音障碍。根据小伙儿的情况,孙洁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如吞咽功能训练、肢体功能综合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发音训练等康复训练内容。孙洁说,“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病人,只要我们足够细心、有爱心、有耐心,就会有奇迹,就不会有遗憾!”正是这种坚持的信念,让一个又一个患者走出了病魔的梦靥。
    一月后,通过孙洁和她团队的不懈努力,小伙已经可以用嘴吃饭,和家人沟通。看到儿子的病情正在一天一天的好转,李女士扑通一声跪倒在孙洁面前,“太谢谢您了,如果不是您对我儿子不放弃,他不会有今天!”
   孙洁目前负责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医院康复科的工作,每天送到这里的病人不少都是满身插着管子的亚重症患者,“在别人心目中康复科只是给病人简单的按按揉揉,殊不知他们每天都和病人经历在生死线上。”近年来我院收治的亚重症患者已百余例,仅2015年一年就成功拔除三管(鼻饲管、导尿管、气管导管)50余例。其灵活应用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专业知识,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做到从重症介入,亚重症早期转入康复科系统治疗,为患者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治疗打下基础。
    20余年的工作经历,孙洁颠覆了康复最初的理念,她努力让每一位病人达到康复的最佳状态,孙洁说自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于热爱的工作更是这样。她不会让病人留有遗憾,更不想给自己的康复事业留有遗憾。孙洁目前在亚重症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亚重症是指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功能障碍明显、生活完全依赖、多为意识障碍存在,临床病情仍欠稳定的患者。通过孙洁的多方努力与沟通,科室与神经内、外科及重症医学科合作,探索了亚重症的早期康复方法、流程,与相关临床紧密配合早期康复介入和严密观察康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个体化诊疗方案,切实做到了降低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据了解,亚重症技术目前在国际、国内系统的早期康复介入皆为一片空白,且无相关报道。亚重症早期康复作为新技术推广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亲切的态度、温和的笑容、优良的医德是孙洁留给病人的最大印象,在采访期间,病人向我们描述,“孙洁主任工作太辛苦了,每天没有见她在八点之前回过家,但是她对我们病人却是极其的耐心,对病人的病情也反复的问询,恐怕因为自己的一点点疏漏而耽误了病人的病情。”就是这种敬业态度让她也疏忽了对家庭的照顾,说到这里孙洁眼里已泛起了泪花,“我感觉太对不起自己的儿子了,因为常年疏于对他的照顾,一次孩子因为消化道出血被送到医院,病情严重到已经休克的程度,险些出大事!”孙洁知道她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但是对于工作的热爱让她无怨无悔的在康复医学路上一直走下去。她还说:“我感恩于患者的信任!感念于患者的理解!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源头!”

作者:金宋  编辑:葛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