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如何让早产宝宝的发育赶上正常儿?

如何让早产宝宝的发育赶上正常儿?

2018-01-18 
在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门诊经常会有宝爸宝妈们询问:宝宝4个月了,头为什么还是抬不起来?宝宝8个月了,为什么还不能自己翻身?宝宝1岁了,怎么还不能像别的宝宝那样可以自己走路……原来这宝宝们都是早产儿,有的早产1个月,有的早产2个月,甚至还有早产3个月的。
     早产儿会带有先天的不足,如何能够让他们尽快赶上正常儿的生长发育,“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是宝爸宝妈们最关心的问题。

     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刘鹏医师表示,对于早产儿童,康复重在“精准早期干预”。

 给早产的宝宝做个早期评估,排除潜在风险

      刘鹏医师介绍说,早产的宝宝属于高危儿范畴,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具有各种可能导致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早产是高危因素之一,所以早产的宝宝属于高危儿。他们存在运动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协调注意能力差、学业困难等潜在危险,而且高危儿罹患脑瘫的风险较没有高危因素的婴儿高。但是脑性瘫痪需要在孩子1岁后才可以诊断,在1岁前合理的随访观察、早期干预、家庭疗育非常重要。一旦确诊为脑瘫,对孩子本身、家庭、参与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刘鹏医师表示,婴幼儿时期大脑具有易损性和强大的可塑性,所以“损伤”和“可塑”几乎是婴幼儿早期大脑当中同时存在的一对“小冤家”。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城市,那么每个“神经元”都可以是一条条的街道,每个“突触”相当于这些道路的交叉路口,如果有一片区域突然道路损坏了,是否可以绕开这片地方,通过道路选择的机制,去其他地方重建呢?答案是可以的!
      “这座城市就是我们的大脑,那这个重建能力就是我们的‘大脑可塑性’,也可称为‘大脑的功能代偿’。我们可以通过婴儿强大的大脑可塑性迅速的让好的‘道路’重建连接,这样我们的大脑对应的功能依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刘鹏表示,所谓的“早期干预”其实就是在为宝宝的大脑神经提供这种重新建立连接的方法。

 干预重在“早期”,难在“精准”

      刚刚升级当妈妈的小郑终日眉头紧锁,睡觉也不安稳,因为宝宝早产了2个月,她整日担心宝贝“先天不足”,各方面会比别的宝宝差。
      在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中心,苏春医生为宝宝做了全身运动(GMs)评估后,确定宝宝目前没有发生脑瘫的风险时,小郑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接下来小郑每月都带宝宝来进行发育评估,大运动、手的精细运动、言语发育、社会行为、智力方面的发育是否有问题,幸运的是宝宝每次都通过了发育筛查,并且苏春医生对每次的评估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勾勒出小宝宝的发育轨迹,马黎黎康复治疗师指导小郑如何对宝宝的肢体进行运动和怎样促进下一步的发育。现在宝宝1岁1个月了,已经学会了自己走路。
      小姜的宝宝8个半月了还不会自己翻身,当初宝宝早产1个月,出生后因为胎粪吸入还住进了儿科的ICU,出院后小姜就一直精心照顾着,眼看着邻居家的宝宝6个月不仅会翻身了还能自己坐一小会,自己的宝宝快9个月了还不会翻身,这可急坏了小姜,根据康复科医生刘鹏对宝宝的整体评估,宝宝目前的发育相当于4个半月宝宝的水平,尤其是大运动发育落后明显。
      根据刘鹏医生的建议,小姜带着宝宝进行早期干预,张亚男康复治疗师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在大运动发育上进行促通,并且指导小姜学会了在家如何治疗,现在小姜的宝宝快11个月了,不仅学会了翻身和坐,还学会了爬呢,根据标准化的评估方法,目前宝宝的发育相当于9个月的水平,大大缩短了与同龄儿童的发育差距。
      刘鹏医师指出,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视听障碍和行为问题等)的高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预防或减轻  其伤残的发生使其智力赶上正常儿童。对于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早期出现发育落后或反射异常等,经过干预或者精心照料的自然发育,大部分均可逐渐追赶上正常同龄儿。早期干预重在“早期”,难在“精准”,所以干预的时间越早越好,但也一定要找对方法。科学的大脑研究证实,5岁之前的儿童大脑是智力的发育关键期,比如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词汇能力和数概念的关键期等等。掌握了不同月龄、年龄的关键期,有目的的进行干预训练,对于一些可能存在认知类脑损伤的孩子(如皮层损伤等)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只重视早期,而不重视“精准”,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转自《彭城晚报》 整理:乔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