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家门口享受国家级医疗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专家来徐坐诊将成常态

时间:2024-08-05阅读量:100 次

7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邬剑军教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坐诊,并深入病区为帕金森病住院患者会诊、查房,提供诊疗指导。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是国内翘楚,神经内科邬剑军教授长期以来以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是这一领域国内一流的专家。在上海华山医院都很难挂上邬教授的号。这次在家门口的市中心医院就能得到邬教授亲诊,机会太难得了!”一位患者家属激动地说。

专家门诊从当天上午八点开始。但刚过七点,很多患者就在家人陪同下,来到诊室外候诊。由于患者较多,邬剑军教授的门诊直到中午12点半才结束。

两院携手 提供精准高效医疗服务

据了解,市中心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州合作医院”。市中心医院将依托华山医院优势,重点以新城医院、市康复医院和徐州质子重离子医院为载体建立合作,全力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肿瘤科4个专科打造成高水平专科,逐步建成集临床诊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加速辐射带动徐州及周边地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专家来徐坐诊将成为常态,徐州及周边地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诊疗服务。

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将在神经科学、康复医学及肿瘤学等重点学科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旨在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战略协作,提升徐州地区乃至周边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与质量。

邬剑军教授表示,此次合作将在学科建设的深度与广度上双向发力,特别是针对神经内科,将聚焦亚专科精细化发展,涵盖脑卒中、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癫痫及复杂疑难病例等关键领域。通过引入华山医院丰富的诊疗经验和先进技术,徐州市中心医院将有效加强这些亚专科的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深化合作 患者可预约华山医院专家

据了解,双方合作将涵盖联合门诊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及手术指导以及全方位合作支持等几个方面。华山医院将在医疗服务、人员培训、科学研究及医院管理咨询等多个方面,为徐州中心医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协作。通过定期学术交流、技术转移、科研项目合作等形式,促进徐州市中心医院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其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

患者可直接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的高级专家门诊预约华山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对接。同时,建立住院病人双向转诊机制,确保患者能在最适合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为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双方将推动重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减少患者重复检查,提升就医效率。华山医院还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实时会诊及手术指导,让徐州地区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缩短地域间医疗差距。

此次合作的深化,标志着徐州市中心医院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学科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徐州地区及周边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双方将携手共进,共同为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门诊现场

耗时50分钟 调整治疗参数

据介绍,此次前来就诊的患者以老人为主,有几位是DBS脑起搏器手术患者。刘老先生今年68岁,确诊帕金森病10年,发病超12年,7年前做了DBS植入手术。坐在邬教授面前,刘老先生的右手不停抖动。家属递给邬教授几张打印好的病情说明上写着:起床时头晕,四肢有过电感,发麻至手指、脚趾,有腰部酸痛,两脚抬不动,大腿酸痛,迈不开步伐,身体失衡,经常出现摔跤。晚上睡觉时流口水,睡眠不深,容易醒,总是起夜,影响睡眠。

“记忆力也有下降,只好每天把病情记录下来。”患者家属告诉邬教授,最近这段时间患者言语不清,语言表达能力似乎也出现问题。

邬教授让家属扶起老人,观察其站立情况,并让老人用手指抓东西、走路、转身、复述自己的名字。仔细询问后,邬教授通过仪器调整植入患者体内的脑起搏器参数。

每调整一个部位的参数,邬教授就让患者做几组动作,再作进一步的调整。恢复语言表达,右手就会抖得厉害;右手抖动抑制住,步态就会不稳;步态稳定下来之后,患者又会不舒服。

“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找到一个适合当前状态的均衡点。这个调整起来非常麻烦。”邬教授说,“在上海,原则上只为在华山医院做DBS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整。在别处手术的患者对于我来讲就像‘开盲盒’,只能一点一点摸索。”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邬教授不厌其烦,以极其微量的增减调整患者的治疗参数。

整整耗时50分钟,刘老先生的参数终于调整得当,走出诊室大门的时候,刘老先生走路平稳、语言表达恢复、抖动消失。

来源:《徐州日报》2024年8月5日07版

事业单位